三招與幼教老師有效溝通,呵護孩子的成長之路!
近日來常在一些匿名的社團或是粉絲頁,看到一些謾罵的訊息。
訊息的主軸大多為,父母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師"不合理"的對待,抑或者是老師刻意忽視他們,不與他們對話。
在筆者從業超過二十年來,見過的幼兒園老師,九成五都是富有專業及愛心的,絕非如媒體所謠傳的那麼容易發生虐童、或是一些霸凌的對待等等。
這些屬於極少數的特殊案例,不列入下面文章討論,下面文章討論的老師"僅限於"一般那九成五的正常老師,如有遇到虐童或是傷害的案件,一律建議尋求法律單位的協助,讓這種老師接受法律的制裁,並永久失去教師資格,避免下一個孩子受害。
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無非是看了太多老師與家長的衝突,來自於雙方不瞭解該怎麼溝通。
有些家長講話得理不饒人,得寸進尺的行為。再加上現在幼教產業薪水微薄,人才不斷向外流失。
若說孩子是生長中的花草樹木,那老師無非就是園丁。
當一個花園中,好的園丁不斷出走,這個國家,又該如何不斷培育出好的花草樹木呢?
我們並非一面的替幼教老師說話,去年在某幼兒園教課的時候,碰巧遇見一位老師不斷跟媽媽道歉。
一經詢問原來是剛剛幾位小朋友玩食物,老師還沒清潔到該位小朋友的衣服,媽媽便來園所接孩子了。
老師怕媽媽認為她不盡責,會有後續的問題,或是投訴到園長,教育局那邊,劈哩啪啦就先一直道歉。
所幸該位媽媽十分理性,了解原因後當下與老師一同清潔完孩子的衣服後,就離開了。
看完上面的故事,在螢幕前面的你,有甚麼感想?
每一位進入園所的孩子,在入園前,都會請家長填寫基本資料卡。所謂的基本資料卡,其實就是為了讓老師更快認識孩子,有助於引導孩子快速進入園所的團體生活,有些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症狀,這張資料卡寫得越完整,對老師引導孩子,以及家長往後與老師溝通,都有很大的幫助。
卡片內容大多都是「喜歡吃的食物」、「遊戲的類型」、「喜歡看甚麼節目還是影片」、「是否有過敏」、「最喜歡的玩具」「在家最喜歡的活動」「不能吃的食物」、「特殊身體狀況」、「孩子在家的性格」、「平常生活起居主要是爸爸還是媽媽照顧等等」。
而在幼兒園的生活,每個孩子的適應時間不同,有的孩子天生自來熟,有的孩子則需要數個月才能完全放鬆,搭配上面的基礎資料填寫,可以盡快讓孩子度過剛入學的這段適應期。
此外,往後如有一些議題要討論,可以從這張基本卡上的資料當作根基,往上層層去作探討,有助於老師與家長雙方一同引導孩子的成長過程,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那麼,一切準備就緒後,以下提供三大心法,讓各位爸媽用最少的時間,做最有效的溝通,成果一定會直接反應在孩子園所生活上。
這三個心法熟記在心,比那些賄賂、想跟老師當朋友套交情、送禮物,建立私人關係的招數有用的多。
1.接送時候與老師詢問孩子問題,先做好問題清單
幼教老師除了早上7點30到下午孩子放學後,其他時間均屬於下班時間。
下班時間除了園所的其他事務需要處裡外,也有不少自己要進修的功課,詳情可見另一篇→幼兒園老師的一天
大多父母與老師討論事情,除了聯絡簿外。多數為兩個時間點,一是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二是透過通訊軟體。
然而,接送時間,往往是老師最忙碌的時間,這邊要顧這個小朋友忘了帶外套,那邊要小心那個小朋友別撞破頭。
建議父母在要跟老師討論時,準備好三個核心問題,先寫在清單上,談話時間不建議超過五分鐘。
一來老師在忙碌的情況下,很難完全吸收到家長要表達的,如果東西一多又雜,更容易錯失,讓家長覺得溝通不受重視,沒有成效。
二來沒有提前把問題寫出清單,控制在三個以內,很容易形成發散狀態,甚麼大小問題都要提,反而讓老師抓不到最重要的問題是哪一個。
三個問題,就好像先釐清楚所有問題裡面,最即刻、重要的那三個,先跟老師做個基礎討論。
更深入、進一步的,則可以在聯絡簿、通訊軟體上,或是家長會時詳談。
我相信大多數老師都很樂意與家長一同為孩子成長的路上披荊斬棘的。
另外,通訊軟體的發達,讓現代人都沒有一個明確的休息時間。
切記在晚上八點半過後,不要在沒有經過老師同意的情況下打電話,或是訊息轟炸,老師沒讀沒回或是沒接就上網公審。
家長覺得你只是有一個小問題,想問老師明天孩子這個活動要穿甚麼,但一個班級有三十個孩子,你只要對接老師一個,但如果每個都問,老師就要對接三十個。
可以看個笑中帶淚的影片→幼教老師的心聲
2.當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時,先詢問老師背後的思考邏輯是甚麼
第一種常見的類型是,有些孩子會自帶教具型玩具去學校,老師會用另一套方式來引導孩子使用這套玩具,而孩子回家後會跟家長說他不開心,因為人都習慣用自己熟悉舒適的方式生活,連孩子也不例外。
或許有的家長會認為老師過於控制狂,不過,站在另一個角度來說,有些教具型的玩具,透過專業人士的引導下,能發揮出120%產品的特質,更能激發孩子成長的幅度(EX:更好的運用手部肌肉、迫使孩子更多的去使用大腦思考空間概念、自己建立起比較大的物件等等)。
在達成目標之前,難免會經歷不斷失敗。導致孩子自信心受創,從而抗拒聽從老師的引導使用玩具,然而當成功時,孩子取得的成就感與成長也是巨大的。在聽到孩子回來訴說老師不讓他用喜歡的方式使用他的玩具時,先靜下心來,思考老師背後的動機,再用聯絡簿跟老師討論。
第二種常見的類型是,孩子們被老師處罰。
兒童在2-6歲期間,正處於思緒飛躍的時期,行為與習慣若不稍加管束,很容易在往後的日子讓父母更加頭痛,甚至無力管教。
因此,完全愛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須有相對應的適當手段讓孩子們知道,如暴力行為或是言語污辱同學,是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的。
有時候聽到孩子被罰站、被要求安靜五分鐘,或是被禁止吃點心等等,在生氣地當下,不妨先問問孩子事情的經過,與老師這麼做孩子的後續反應。了解後,在進一步與老師溝通,去核對孩子與老師說的版本,去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妨礙到其他同學的"園所生活"了。
當孩子有暴力行為、攻擊別人,或是使用污辱性言語時,做家長的千萬不要覺得這沒甚麼,只是小朋友在玩,而與老師爭吵。
切記,所有的大惡都是從小惡開始的。
在2-6歲不好好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與良好的團體行為,往後只會讓父母與社會更頭痛。
不要再說,「他只是個孩子」這種話了,就是因為「他只是個孩子」,才更需要老師與家長一起教導明確不能做的事情。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談幼兒管教與處罰,以此當參考是否有處罰過當的根據。
如果,你的孩子確實遇到不當體罰、老師對孩子的暴力行為,甚至性騷擾,怎麼辦?
告下去讓司法機關介入處理就對了。
根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46條
教保服務機構之負責人或其他服務人員,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者,除有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之行為依該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處罰外,應依下列規定處罰負責人或其他服務人員,並公布行為人之姓名及機構名稱:
一、體罰: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二、性騷擾: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三、不當管教: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3.不要交託給老師許多與他專業無關的雜事,並且適當的給予認同跟感謝
「老師要陪他的汪汪說說話,小張喜歡有人陪汪汪一起玩」
「老師我家孩子每三十分鐘一定要喝水,請設定計時器」
「老師麻煩午餐後要幫孩子把餐盒洗一洗,不然他帶回來包裏整個酸味」
「老師午睡時間每五分鐘要看一下莉莉的被子,他會一直踢被被」
幼教老師除了日程塞到爆滿的行程表外,本身已經有不少這樣的雜事,例如餵孩子吃藥,處理孩子臨時尿尿在地板上,食物掉到地上等等千奇百怪的情況。
如果事情本身並沒有嚴重到會危害到孩子的生命安全,適時的放手讓老師去安排班級的規劃及運作,而不是一昧地要求老師做這個做那個,這會讓親師關係更舒緩,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在"可容許的挫折範圍內"學習自理生活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是很重要,從「教育」這件事情往往是需要老師與家長一同去承擔並且努力的,這幾年奔波來往各校處裡幼兒園器材與玩教具的事務時,常常見到有些家長有一種,「我花錢送孩子來這樣,就是你們要把我的孩子教育好,我要是能搞定.還需要送過來?」
坦白說,如果家庭教育是直接選擇放棄的,即使老師是神仙下凡也沒有用。
最後,別忘了,當老師對孩子做出暖心的舉動的時候,請適時的表達你的感謝。
支撐許多幼教老師支撐下去的,不是薪水,不是夢想,就只是孩子一個滿足的笑臉,一份對教育的熱誠,一份家長的感恩,僅此而已。
近年來,東南亞與新加坡都在搶台灣的幼教人才,我們對每一位領有教師證,並且對堅守崗位的幼教老師致上崇高的敬意與感激。
延伸閱讀:幼兒園老師為什麼出走?
認同請分享給身邊的從業人員,歡迎各種文章及想法投書,請聯繫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