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Science(科學)
T= Technology(科技)
E= Engineering(工程)
A= Art(藝術)
M= Mathematics(數學)
美國率先提出以STEM教育,培養動手做、發明、創新的下一代。
STEM純理工教育有極限,後來再加入藝術(Art), 成為STEAM,期待學習更完整,創造、發明更連結人的溫度和關懷。
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工作大未來」報告指出,未來5年,全球將產生200萬個新工作,都在電腦、數學、建築和工程等STEM領域。
同時,700萬個工作將被機器取代。STEAM能培養孩子為全人,駕馭、超越改變、不被機器人取代,成為全球教改的關鍵目標。
資料來源:取自親自天下
在過去三十年研究明確指出,積木可以促進幼兒在空間認知、感覺統合、肢體動作、社交合作等各個方面都有幫助。
而教育部更明確針對幼兒園規劃出積木區,可見積木對一般幼兒成長的重要性。
如果積木種類與量過少,容易讓幼兒學習時面臨到材料不足,沒辦法建構出腦海中的想像,讓幼兒的創意受到限制。
一般積木尺寸分為超大、大、中、小等四個尺寸。種類大多分為一般塑膠硬質積木(長方形、正方形等造型)、軟積木、木質單位積木、建構積木,特殊功能性積木(如這次販售的蜂巢式積木)。
而功能性積木在現今資訊更迭快速的時代,更尤為對孩子的發展更重要。
現在的時代已與過去十年的環境大不相同,未來世界會需要具有多枝能力的通才,而非單一項目的專才。
因此,功能性積木更能拓展孩子不同的世界觀,例如從小接觸幾何、藝術、科學、甚至有些主題故事積木,內容是含有人文素養,這都是父母或老師可以引導孩子的很好的教材。
以蜂巢式積木來說,除了一般積木能培養的邏輯建構能力,還能讓孩子的空間思維用另一種角度去思考(一般積木邊角大多是方方正正或是三角形,六邊形的堆疊方式與建構方式不同,會觸發幼兒另一部分的大腦迴路去做更深層的思考)。
並且這款蜂巢式積木提供了多款色系,多款色系加上六邊形的角度造型,更可以創造出數以千計的排列組合可以供孩子做使用。
而這款蜂巢式積木單份量的缺點為太小了,只有48pcs。
因此有的園所或家長在採購的時候會一次採買5到10盒,以480pcs來說,不多種顏色*可組合的造型可達上萬種排列組合!
建構性與遊戲天花板並不亞於樂高或是一般超過2000pcs的積木!
並且報告指出,從小接觸幾何觀念與角度類型的玩具,在求學時期較容易對數理科目掌握上手!
在台灣,是否選對科系十分重要,理工科硬是比文組吃香(我們相信任何科系都有其價值,這裡並非貶低或刻意抬舉某些科系,只是就就業環境與薪資水平來看,理工組別確實比其他組別更佔據優勢。)
因此,許多家長從小就會特別栽培自己孩子數理方面的能力,這塊積木更成了培養數理潛能的不二首選。
此外,這款積木並非每一塊只有單塊,還有兩塊連在一起,三塊連在一起,四塊連在一起,以及有類似小Y造型的蜂巢積木,可以誘導孩子去建構立體的物件而非平面,這樣還能刺激到孩子的平衡感,而每一塊不同的積木在堆疊上去的時候,更考驗孩子的手眼協調與手部小肌肉的控制。
當然,一般積木玩具有的平面建構,蜂巢式積木也可以操作,只是不論在平面或立體上,難度都會比一般積木更高,對幼兒來說也更有啟發性。
並且,蜂巢式積木的創辦人,針對了蜂巢式積木撰寫了"六力",意指能透過蜂巢式積木增強孩子的六個面向。
這六力分別是:方向感、創造力、邏輯力、觀察力、想像力與幾何觀念等等。
並且許多生活中的物體都可以透過這類型積木來對孩子做生活上的教育與引導,例如雪花、蜂巢等等。
讓教育與玩樂更貼近孩子的生活。
而更進階的積木交疊還有角度等數學問題,更可以激發孩子初階數學能力,產品內含說明書一本,可提供老師或是家長當成教案使用,而組裝完成的範例可以參考產品圖的最後一張,事實上隨著pcs數越多,能提供的排列組合與變化也就越多,老師與家長可以隨自己孩子的喜好程度與年紀決定購買的盒數(1盒=48pcs)
美國國家幼教協會(NAEYC)研究指出,積木是學齡前幼兒最基本、必要的學習玩具。
有些園所會因安全顧慮、主題形象(有的卡通形象較不好,例如海綿寶寶或是蠟筆小新,讓有的園所卻步。)
或認為孩子年齡較小,而不輕易採購或嘗試。
然而,我們建議,不論與誰採購,購買甚麼樣的類型,每個園所與家庭,都至少應該採購三種不同的主題式積木。
才能更符合現在資訊爆炸時代,幼兒成長的需求。
不是為了過多的灌輸學前教育給孩子,只是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可能性,孩子的視野會更寬廣,而不會被侷限住,隨著年紀增長,他會更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因為看得夠多,所以孩子會知道甚麼東西才是適合他的,以及他真正喜歡的。
這也才是玩具真正該提供給孩子的意義,而非把教育搞得像是資本堆砌而成的產業,養出一個又一個罐頭兒童,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要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