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大型作品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透過這個過程,幼兒不僅可以鍛鍊身體力行的能力,更能培養認知、社交及解決問題的技巧。
研究證明,當幼兒參與到大型積木構建過程中,他們可以發揮創意,獨立思考,並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達成共同的目標(Casey, Andrews, Schindler, Kersh, Samper, & Copley, 2008)。
首先,這個過程可以刺激幼兒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因為大型積木提供了更多元的組合方式,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想像去構建各種不同的結構,如房子、城堡或是火車等,這些活動都能刺激幼兒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當然,這也需要老師適時的引導與鼓勵,讓幼兒敢於嘗試,敢於創新。
其次,大型作品的構建也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與社交能力。
因為這類作品的建構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每個幼兒都必須學習如何與他人協調與配合,以完成作品。
這對於他們未來的團隊合作能力,將有非常大的幫助。
最後,透過大型積木的構建,幼兒也能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在建構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積木怎麼堆疊都塌下來,或是無法完成自己想像中的作品等。
這時,他們必須學習如何找到問題的原因,並且尋找解決的方法。
這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困難,並且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木材質的積木具有獨特的質地與溫度,這對於幼兒的觸覺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研究顯示,觸覺是人類最早發展的感官之一,並且在早期的認知與社交發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Morrison, 2007)。
首先,透過觸覺,幼兒可以對物體的大小、形狀、重量、溫度等特性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與塑膠積木相比,實木積木有著更加自然且豐富的觸感。
例如,實木積木的表面會有天然的紋路與溫度,這些都可以提供幼兒更豐富的觸覺體驗。
這些體驗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對物體特性的初步認知,也有助於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其次,實木材質的積木可以為幼兒提供一種安撫的觸感。
研究發現,對於某些情緒敏感或是易焦慮的幼兒來說,觸覺的刺激可以提供他們一種安撫的感覺,有助於他們調整情緒與注意力(Bar-Shalita, Vatine, & Parush, 2008)。
實木積木的自然質地和溫度,可以提供這樣的觸覺刺激。
最後,透過實木材質的積木,幼兒也可以學習到更多關於自然環境的知識。
例如,他們可以感受到木頭的硬度和質地,進而引發對樹木、自然環境的好奇與探索。
形狀認知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部分,而透過玩積木,幼兒可以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形狀,進而認識這些基本的幾何形狀。
研究顯示,幼兒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習到形狀的名稱,還可以瞭解到各種形狀的特性,例如:四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圓形沒有角等(Sophian, 2007)。
首先,透過玩各種形狀的積木,幼兒可以學習到形狀的名稱。
例如,當他們玩四方形的積木時,老師可以教他們這是"四方形",當他們玩圓形的積木時,老師可以教他們這是"圓形"。
這樣一來,幼兒就可以透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學習到形狀的名稱。
其次,透過各種形狀的積木,幼兒也可以學習到形狀的特性。
例如,四方形的積木可以穩穩地疊在一起,而圓形的積木卻不能。
透過這樣的體驗,幼兒可以瞭解到四方形的穩定性和圓形的滾動性。
這些體驗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形狀的特性,並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有研究指出,一個整潔、有秩序的環境,能夠提供幼兒更好的學習體驗(O'Neill & Stephenson, 2011)。
其中,積木遊戲後的收納環節,就是一個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好機會。
首先,提供一個專屬的收納箱,能讓幼兒學會在遊戲後把玩具收拾回原來的地方,培養他們的整理能力。
這種整理能力的培養,對於幼兒的自理能力與負責任的態度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其次,透過收納的過程,幼兒也能夠學習到尊重公共空間的概念。
當他們看到教室因為他們的收納而變得整齊,就會體驗到整理後帶來的成就感,並體認到自己的行為對於環境有著重大的影響。
這種認識,有助於他們養成尊重公共空間,並維護公共空間整潔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不論是大型積木的構建,實木積木的觸感,還是多元形狀積木的學習,以及遊戲後的收納環節,都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這些都證明了,積木遊戲不僅僅是遊戲,更是一種學習的方式,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在快樂中學習,並且在學習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