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幼教
妳折斷了他的翅膀,如今卻要他展翅翱翔——五大點避免過度教養。

妳折斷了他的翅膀,如今卻要他展翅翱翔——五大點避免過度教養。

May 05. 2022

把愛留下,放手讓孩子去飛翔

 

現代父母因為少子化,十分注重孩子教育,卻也因此衍生了「過度教養」(Overparenting)的現象。

當代父母對於孩子有著高度的期許與展望,孩子的人生在他們眼裡成為一件待他們完成的任務,每一個環節都有應該注意的地方、應該達成的指標。

 

父母眼中的關愛,在孩子眼中卻成為監控,輕則破壞親子關係,重則激發孩子叛逆心理,如何克服過度教養,成為這一代爸爸媽媽必學的課題,以下盤點過度教養五大點,快來看看自己中招了沒?

 

第一教養誤區:高回應、低要求

       1965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提出了衡量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指標:「回應」與「要求」。

       此前的研究大多認為,理想的教養模式是父母在「回應」和「要求」兩個方面的程度都比較高,即父母一方面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對孩子的需求進行回應,而不是漠視、放縱;另一方面,又要求孩子擁有責任心與獨立的人格。這樣培養出的孩子普遍具有較高的自我評價,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較高的安全感。

       「過度教養」的父母往往都表現出過高的回應程度。

       「高回應」的父母,會把孩子當成生活的中心,認為孩子的需求至高無上,將與孩子相關的活動放在家庭活動的第一優先級;另一種高回應的父母則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永遠正確、優秀,從而不能接受學校老師或他人報告的缺點和錯誤。

       而「低要求」,指要求沒有隨孩子的年齡而調整變化。

孩子每長大一點,我們對他的要求就要隨之提高一點。比如,在時間管理、自律自控、做家事、行為規範、禮節等等方面,始終記得有比他現有程度高一點點的要求。

 

此刻父母一分一寸的堅持,以後回頭看,就是孩子大段的進步。

       父母要切記:敢於「使用」孩子,孩子才能學習更強的能力;敢於放孩子自己承擔,就會讓孩子更獨立。

 

第二教養誤區:割草機父母(Lawnmower Parents)

       大家都熟知「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機父母指的是有些家長因為太過操心孩子,整天如直升機般盤旋在孩子周圍,在孩子遇到困難或需要抉擇的事件時,直升機父母會隨時降落給予協助跟指導,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在成年後缺乏自主性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過度教養的一代,父母已經不滿足於成為直升機父母,而是進化成為「割草機父母」(Lawnmower Parents),割草機父母不像直升機父母等到孩子面臨問題時才降落協助,他們一直都走在孩子前面,不盤旋等待,而是直接、自動的為孩子開路,在前方清掃一切障礙,只為給孩子一條平坦無風雨的康莊大道。

       

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割草機父母的行為心理,通常是父母過於放大孩子的負面感受,對孩子的行為過度解讀,從而產生擔憂、焦慮,為了孩子能不碰上任何坑坑窪窪的小挫折,他們會凡事都預先替孩子安排妥善、預想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並採取一系列措施。

       

但這樣的教養方式,阻礙了孩子跌倒的機會,並非完全順遂的人生才美滿,讓孩子面對一些小障礙,才能幫助他成長、強大自身。

 

第三教養誤區:給孩子過多即時、被動的享樂

       

  為人父母,當然都希望能提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可是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多種體驗。小孩子對物質的檔次原本並沒有太多分別心,他們對於物質享樂的理解來自父母的給予,當家長過多給孩子物質的、感官的、即時被動的享樂,這種單純的舒適和愉悅,給孩子所帶來的滿足常是短暫的,久而久之,孩子反而容易變得更少感到快樂。

       在教養中我們可以省思:給孩子各種享樂的同時,是否也對他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要求、期望?

讓孩子經過自我努力,最終有進步或成就感,這樣的滿足會更深刻持久,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多收穫。

 

第四教養誤區:過度關注

       當孩子成為了家庭的中心,天天生活在父母眼睛的嚴密監控下,私人空間一旦縮小、壓力便會劇增。父母過度關注的情況太嚴重時,孩子會對自我的認知產生偏差,爸爸媽媽必須學習:隨著孩子的長大,要逐步調整家庭的重心。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和自由玩樂盯得太緊、干預太多,漸漸的,孩子容易變得社交能力差、不會玩樂,同時,做事的主動性、人際方面的靈活策略也沒有合適的機會得到鍛鍊和發展,時間一久,他們的性格和情緒都會受到影響。

       

有些過度關注孩子的父母會將自己過度捲入孩子的生活,在各個方面控制孩子的行為,尤其表現為侵入孩子的隱私,比如溜進孩子的房間偷看日記,檢查孩子的社交軟體訊息,並趁孩子不注意時突然出現,看孩子在做什麼等等,這些舉動往往會引起孩子反感,父母應該學習在孩子長大的同時,將心力與重心放回自身身上,大人過的好了,孩子的生活也會隨之而好。

 

第五教養誤區:過度讚美、不當讚美

       

  以往,傳統父母存在的含蓄問題是不擅長當面表揚、贊美孩子。現在父母們更多的瞭解了贊美的重要性後,倒是開始不吝嗇對孩子進行表揚,卻又落入了另一個「過度讚美」或「不當讚美」的誤區。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聽到 「你真棒」、「你好厲害」 等表揚、讚美詞,這種不具體、過度空泛、缺乏時效性的表揚就被歸於「不正當讚美」行列中。更在很多研究中曾指出使用大量類似這樣的讚美言語,很可能會壓抑孩子自信心、自尊心、抗壓力、鬥志性等一系列能力的發展。

       

事實上不僅讚美的語言上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讚美的方式、內容、途徑等也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軌跡,多在誇獎時用具體事例為引,讓孩子不會因為空泛的「你真棒」形成自我好的心理,而是知道他做的哪個舉動值得表揚。

       

誇孩子是有用的,可方式不對,就會導致孩子因為不當、過度的誇獎自我膨脹,誇了還不如不誇。誇獎孩子不分年齡,但誇獎孩子的方式卻要分仔細,誇獎,要採取描述性的語言,才更能鼓勵到孩子。

       

對孩子過度教養,可能一時間讓孩子更愛父母,但是等他們長大之後,問題就來了,因為孩子長大之後,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會去組建自己的家庭,他對愛如何定義、如何輸出、如何感受,都和小時候的經歷息息相關。

       

父母應該避免對孩子的過度教養與保護,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足夠的心理空間,避免過度教養首要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意味著我們要尊重孩子,適當「遠離孩子」,要有「孩子是孩子,我們是我們」的邊界意識。要讓孩子明白,你除了他之外,你也有夢想,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給孩子空間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學會讓父母在扶持與放手之間找到平衡,父母最需要學習的是:在恰當的時候,停下腳步,放開雙手,讓孩子慢慢往前走,不要亦步亦趨的跟著他們,讓孩子自己去探索。